11月11日,由团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精神文明办、市人大社会委、市政协社法委和市学联联合主办的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决赛举行。学校7个项目斩获佳绩,其中4个项目进入了市级决赛,最终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在今年的知行杯大赛上,水产与生命学院和校团委共同指导的《“水上”科技小院:“支”农爱农,水产养殖劳动实践及技术推广社会实践》,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团委共同指导的《循着总书记足迹看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基于宁夏、内蒙古贵州、湖南四省的考察与实践》2个项目荣获一等奖;海洋科学学院《乘风破浪的浮标——结合“十四五”战略对水质监测浮标的改进与推广》1个项目荣获二等奖;爱恩学院与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共同指导的《寻访红色印记,绘就璀璨“红”图——红色文化的“青年化阐释”》、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徐徐行之 实践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运行情况调研》、经济管理学院《桂韵风华——非遗桂剧与农产品的联合传承与推广》、《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助力建设“蓝色粮仓”——行走于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奉献于乡村振兴主战场》4个项目荣获三等奖。获奖数量、获奖层次均为近年来最好成绩。
今年社会实践共收集和孵化校院两级各类项目120余个,既有学校特色学科优势项目,也有社会热点、国计民生等不同领域项目。参与学生1000余人,参与指导老师200余人。同时组织40余人,参与临港管委会、海洋检测预报中心、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相关委办局、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同时,开展“一对一”指导,对学生参与项目的申报书撰写、实践过程、项目孵化包装等全方位辅导、指导。社会实践整体上,既广泛发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又重点孵化各学院优势项目,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同时,今年我校社会实践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媒体报道近50余篇,产生了较为广泛影响。同时,也注重发挥各学院力量,积极拓展宣传报道渠道,今年各项目在社会实践地的地方媒体上也有大量报道。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海大的品牌进一步拓展,影响力持续增强。
附:各获奖项目基本情况
一等奖作品:水产与生命学院、校团委
《“水上”科技小院:“支”农爱农,水产养殖劳动实践及技术推广社会实践》
团队成员:李雨沛、严炳鑫、伍煜飞、刘祥平、王紫涵、李京昊、朱筛成、周志杰、刘闯、殷乐、李娅、孔娣、李长志、王昊、李金潞、吕雪峰、周虎鹏、蓝海荣、程曦、仇浩
指导老师:翟斯凡、方晨光、苏巴提·赛迪艾合卖提、吴丛迪
项目简介:依托水产学科特色,派驻学生到学校4个科技小院:上海崇明河蟹科技小院、上海金山虾类科技小院、浙江武义淡水珍珠科技小院、福建闽威花鲈科技小院开展一线养殖和实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农情怀、提高兴农本领。项目组成员以实地调研、采访交流、资料查找等手段探索科技小院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记录实践过程形成了五堂生动课程,通过科普宣传等活动扩大“水上”科技小院影响力,搭建了科技小院志愿服务平台和思政大课堂。
一等奖作品: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
《循着总书记足迹看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基于宁夏、内蒙古贵州、湖南四省的考察与实践》
团队成员:余鑫瑞、贺俊源、陈涵、薛锐、魏国浩、余满江、程琪、杨琪琦、周易、刘祥平、刘国荣、陈薄羽、解建伟、李修平
指导老师:李佳薇、管卫兵、方晨光
项目简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团队开展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基于对贵州、湖南、宁夏、内蒙古四省的调研,走访调研了内蒙古、贵州、湖南、宁夏四地乡村振兴现状,结合学科优势实现了科技助农,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切入点,探究了四地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与路径,同时总结了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二等奖作品:海洋科学学院
《乘风破浪的浮标——结合“十四五”战略对水质监测浮标的改进与推广》
团队成员:王茹玉、卢致任、成家奇、胡广婷、孔名杰、李修平、陈玥瑶、张浩森、刘昊宇
指导老师:吴伟超、张宜振
项目简介:结合《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国家在“十四五”时期大力支持生态环境检测项目,项目以综合调研的方式,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研发出了一款防碰撞、抗倾覆的浮标专利,解决现有浮标装置的不足;同时背靠js6666金沙安全下载深渊中心,制作浮标实物并成功推广。
三等奖作品:爱恩学院、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寻访红色印记,绘就璀璨“红”图——红色文化的“青年化阐释”》
团队成员:王可依、邵博文、胡晨、姜睿忱、陆佳琦、田泽霖、王靖怡、甘文洁、俞奕帆、陆翎、汪燕
指导老师:席朝茜、庄静
项目简介: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增强广大学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项目以建党百年来全国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红色历史地点为切入点,挖掘其背后蕴含的红色故事、精神谱系,采用录制微团课、开展“AIEN 青春·学习荟”、绘制当代青年眼中的精神谱系有声绘画集等多元化的宣传推广路径,通过中英文双语结合的方式讲述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从娓娓而谈的身边故事回顾底蕴深厚的百年历史,从与时俱进的中国速度遥看扶摇直上的大国风采,从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领略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
三等奖作品: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徐徐行之 实践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运行情况调研》
团队成员:胡晨、钱莉雅、王欣悦、郑冉冉、胡子欣、杨智泓、陆翎、黄颖、太吾斯耶·亚森、赵添羽
指导老师:张祖平、刘青
项目简介:项目以徐汇区为例深入研究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现状及未来发展,探索优势机制提炼先进模式。以实地观察和座谈的方式,上交报告总结了徐汇区13个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现状,提炼全区突出的先进模式供其他街道参考,总结个性和共性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三等奖作品:经济管理学院
《桂韵风华——非遗桂剧与农产品的联合传承与推广》
团队成员:洪轶雯、陆雨轩、陶雨菲、肖佳莉、付丽冰
指导老师:管红波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致力于促进非遗传承与农产品推广,打造乡村新业态新就业。团队开展前期调研以了解桂剧目前主要面临的市场痛点,此后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实践,包括:设计桂剧与农产品联动IP、经典桂剧人物、桂戏面具,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桂剧沉浸式体验元宇宙和全媒体(抖音、公众号、小红书)推广,用更符合大众喜好的方式来传播桂剧文化、推广灌阳农产品,开创非遗传承与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助力乡村新业态。
三等奖作品:经济管理学院
《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助力建设“蓝色粮仓”——行走于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奉献于乡村振兴主战场》
团队成员:刘蓉青、张迪、李晓颖、彭豪翔、陆南南、郭琳、宋丽、王琬璐、赵薇、李吉钰、马倩倩、郁诗懿、黄耀宇
指导老师:杨正勇、冯雨晴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助力渔业经济发展为目标,围绕国家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进行调研,探究了在不同养殖模式下海水鱼的成本收益情况,并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目前以每年报送10万字的动态报告的频率,项目团队于去年年底收到了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的成果采纳并挂牌一家企业,今年收到了一封企业的感谢信且所写的10份10万字的动态报告也即将提交到农业农村部。
(供稿:学生工作部(处)、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