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渔业灾后重建不仅是设施、池塘的建设,更重要是大量亲本和鱼种的死亡,使良种繁育体系严重受损、苗种供应难度大的问题,也有发生水生动物疫病的潜在风险。”日前,赴昆山市开展科技救灾服务工作的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水产大学王武教授表示,渔业灾害产生的影响远没有结束。
王武教授向养殖户代表赠送科技救灾手册
昆山市副市长朱学农(左四)致辞
继我校王武、李应森教授赴湖北、安徽参加农业部科技救灾工作后,3月15日,由我校生命学院25位教授、博士组成的科技救灾服务团开赴昆山,拉开了我校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序幕。在昆山市农林局举行的简短欢迎仪式上,王武教授向养殖户代表赠送了我校编写的科技救灾手册。昆山市副市长朱兴农、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毅、校长潘迎捷、校党委副书记吴嘉敏、昆山市农林局顾理华局长等出席赠书仪式。
据了解,为做好此次科技救灾服务工作,我校第一时间组织了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的专家教授,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及其养殖方式,不同区域的不同灾情和潜在的疫情风险,加班加点组织编写、印刷了十七万字的渔业灾后重建技术指导手册4千余册。李应森教授表示,我们编写的技术手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目的就是让渔民兄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活动中,25位教授、博士带着仪器、救灾手册组成6支小分队分赴昆山市的巴城、锦溪、张浦、玉山等乡镇,为养殖户查病情,开“药方”,组织报告会。在巴城镇养殖户荣厚农的养殖池塘边,陆宏达教授架起显微镜,“蟹苗上寄生虫太多,药量一定要达到,达不到药量杀不死。”“无论如何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刚进家门他就为养殖户看起了病。针对他家水草养殖过密,养殖结构单一的情况,他当即指出,要稀放混养,要围蟹种草。在农户何月明的养殖塘边,王武教授手把手地指导他:水草怎么种?虾蟹比例是多少?选择何种农药?“一般水产养殖业受灾具有迟后性的特点,鱼、虾、蟹在低温条件下往往不是直接冻死,而是生水霉病,待天气回暖后就会慢慢地死亡。”王武教授提醒广大养殖户,要高度重视这场冻害的严重性,要作最坏的打算,采用科学的方法救灾,争取最大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听完王武教授的话,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何月明频频点头,他说:“专家们不仅带来了知识,也带来了财富。”
作为一所水产农业高校,我校深感在渔业灾后重建中责任重大。为此,潘迎捷校长表示,学校将组织更多的教授和专家,直接进村人户,配合当地的渔业主管部门,通过开展培训、示范、咨询等措施,现场进行各类技术问题的指导,帮助水产良种场、养殖示范基地、苗种场做好亲本培育、苗种生产等服务工作,做好水产养殖疫病防治等工作。(新闻中心)